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对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辩证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
前言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一路高歌猛进,迈入新时代并“雄赳赳、气昂昂”地富强起来、发展下去。从危急存亡的中共一大到繁荣富强的中共二十大,其中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作用不言而喻。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二者本质上属于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基础上,二者相互联系、矛盾发展,共同促进大会的召开、情况的反馈、工作的部署,使全国上下一盘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励精图治、奋勇前进!
一、名词解释
顶层设计指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即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作为领导核心,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问计于民指政府在决策前,应该充分征求人民老百姓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的问计于民,即坚持召开党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号召人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自治、民主监督、民主协商。
顶层设计、问计于民。总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建、从严治党,依法执政、把持方向;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
二、辩证分析
(一)顶层设计
1. 马哲原理
支撑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三大辩证关系,顶层设计就体现两个。顶层设计本身就属于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具有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顶层设计本身也属于一种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我们当前的顶层设计是经过反复多次、并被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可以解决我们当前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引领方向并积极推动我国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即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在当代中国,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 实际生活
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过程和各方面,保证党的意志贯彻全方面和各环节。
人大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立法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依照法定程序决定重大事项,任免国家机关人员,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政府行政。我国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我国政府积极履行管理与服务的政府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政治稳定、巩固民主政权;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接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加强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顶层设计
1. 马哲原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尊重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着眼整体,又重视部分的作用,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人民的意愿就是这部分,多个人民意愿构成更高层次的人民意志,就体现着部分构成整体;高层次人民意志影响政治决策,就体现着部分功能影响着整体功能。能更好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新时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实际生活
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我国权利主体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实事求是地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民主权利,依法享有选举人大代表和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是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具有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我国公民自觉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实质是选举、过程是民主,采取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民主决策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参与决策,间接决策是通过民主选举人大代表进入决策机关,直接决策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专家咨询制、社会公示制、社会听政制参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民主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发展民主政治;民主监督是通过信访举报制、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舆论监督制、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和网上评议政府的渠道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民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和社会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五大民主政治参与过程,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
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在人大会议上,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并上传到人大,努力为人民服务。人大代表一头连接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三)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辩证统一
1. 马哲原理
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发展的根本动力,构成了联系,引起了发展;联系是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在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事物又是辩证否定和创新的,辩证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对立统一于政治活动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在量变状态下相互提供滋养,引起质变后又开辟新的量变道路,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二者又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双方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点,主要统一于推动政治活动的发展,实现人民为政治汇智,政治为人民服务。
唯物史观又对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具有详细论述: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四者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奋图强,动员民众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结高度集中的意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党的光辉领导下,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全国上下一盘棋,夯实群众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确保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2. 实际生活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具有密切关系。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本身就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能力水平、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之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国人民政府与人民具有密切关系。中国人民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工作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人民谋利益;我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型政府、高效型政府、阳光型政府,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我国政党制度与人民具有密切关系。我国施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机构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以团结和民主为主题,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原则,促进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人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三、结论
在我国,各项政治活动都是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辩证统一。要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辩证统一,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一本质就在于结合中国政治实际情况,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付诸实践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法治化。
坚持党的领导。“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强化法规意识,严肃纪律,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清政廉洁的和风正气,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我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号召公民积极践行权利、履行义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个人应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广泛学习政治知识、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政治活动建言献策、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党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首先就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不断推进“五位一体”法制化、规范化。全国人大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推进法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打造法制型政府。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独立司法,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国各族人民要始终坚持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主动自觉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让法治深入人心,用法治的“缰绳”约束民众和监督社会。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充足的条件。要贯彻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将科学理论与伟大实践紧密联系,用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用伟大实践丰富科学理论。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汇集民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创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和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和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制度自信,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语
我心自有团结在,不问鬼神问苍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作者|吴刘戈
排版|谢霄曈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点击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rpTemQ-2FMqgS-xm5I1v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