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注|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一、名词解释
新质生产力这个新提法,于2024年两会期间提出,指的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二、发展原因
(一)宏观视角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最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后植发展优势,就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一)微观视角
当代中国供需不匹配,产能较为过剩,经济增速下降,刺激需求效果有限,还会导致经济结构继续恶化。供给方面的主要问题不在于要素数量不足,而在于要素配置效率低下。而需求侧管理主要面向短期稳增长,供给政策主要面向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所以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适应性调整,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提高经济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鼓励新兴消费,激发消费潜能。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核心要素
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不仅强调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和实践创新。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颅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锁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四、重点措施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实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整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改变社会的整个面貌。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我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四)培养急需人才
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要健全要素督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五)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改造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要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是我们谋取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作者|吴刘戈
排版|谢霄曈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点击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lDdPjsLw4Lja_3hyf0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