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刊追踪丨大型技术系统的全球治理
摘要
技术治理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或缺。尽管如此,国际关系(IR)领域对于技术基础设施在当前全球治理动态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缺乏系统性和批判性的深入研究。随着大型技术系统(LTSs)从国际关系的叙事框架转移到中心位置,它们展现出了应对国际关系学术界当前面临的紧迫挑战的潜力。科技与国际关系 (STS-IR) 的交汇点不仅为重新审视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对于理解并应对全球治理的复杂性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这种交融并未直接提供解决国际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万能钥匙,但通过对大型技术系统的系统性研究,它标志着超越理论和方法上僵化的重要一步,并为实现更广泛的跨学科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IR中丢失了一些相当大的“质量”?
在2014年春季,各种引人注目的头条新闻背后,如援助传输系统、实验室研发链条与疫苗分配网络、核安全议题、全球定位分析与航空旅行的交互、海运领域的复杂物资与法律架构、中亚能源基础设施及其领土界定、海底通信电缆、互联网交换节点以及支撑全球通讯的卫星网络系统,乃至于重塑全球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均显露出其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研究中的重要性。然而,尽管这些议题无疑关系重大,它们背后的技术系统却常常被全球治理的“规范化”分析所忽视,成为了一种被边缘化的“缺失维度”,具有显著的规模和范畴,但往往被视为“平凡的人造物”。相反,在世界政治的日常实践中,纯粹的“社会”关系从未能与技术的介入彻底分开。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实际操作中,技术均为当代全球事务讨论的核心要素。无论是环境、经济、文化与社会进程,还是教育与艺术领域,科学与技术如今都是世界政治叙事的普遍参与者。
正如Thomas P. Hughes和Bertrand Gille所描述的“大型技术系统”(LTSs),这些系统贯穿于各种全球治理议题之中。LTSs既包括国家级的铁路网络、核能设施、海上航运网络、跨大陆通讯电缆和卫星连接,也涵盖了在物质形态上相对轻盈、地理扩展更广的结构,如国家级研究实验室和跨国创新系统。这些“大型”系统,正如本文将进一步阐述,构成了全球治理动态的核心,既是紧迫的实践问题,也是可操作的研究对象。无论关注点是搜索与救援的合作机制、全球健康风险还是环境保护、全球安全与国际法等传统议题,“大型技术系统”均具有显著的存在感。它们促使学术界思考并管理这些支撑地球网络基础设施多样性的社会技术政治。关键在于,作为研究对象及媒介的大型技术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国际关系(IR)与科学技术研究(STS)的系统化交流,还能为在跨国社会技术进程深刻影响下的时代提供实践平台,增强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关性与应用性。
国际关系学者们应将LTSs从全球治理讨论的边缘推向中心。LTSs不仅能够帮助应对国际关系学界当前面临的迫切挑战,而且能为全球治理理论化所遇到的局限性提供技术层面的支点。本文借助LTSs来回应最近针对“全球治理”给国际关系(IR)带来挑战的讨论,提出如果站在LTSs所提供的中介位置,科技与国际关系的交汇(STS-IR)能够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大问题”注入新的活力,并帮助学界解决困扰全球治理的断裂和复杂性问题。在最后,通过审视跨学科STS-IR工作对全球治理研究开辟的新路径,STS对于IR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提供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对LTSs进行更加系统和批判性的探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步骤。在目前的全球治理讨论中,理论和方法上的“不稳定性”代表了一种积极的进展,而非某种意识形态的非生产性“专制”。
二、LTSs正在重新绘制政治图表
与众多提出的全球治理“转向”不同,技术在国际关系领域内部确实享有逐渐升值的历史,并且现阶段其分析范围正不断扩大。无论是在军事装备、商业及经济网络,还是通信体系方面,国际关系学界一直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保持一定程度的认识。
然而,全球治理的研究领域依然滞后,不是陷入技术决定论,就是仅仅将LTSs视为次要,仅次于所谓的“更紧迫”的社会政治议题。在互联网全球治理的讨论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鉴于这些充满希望的研究方向,LTSs的更细致探讨无疑能够为“新唯物主义”在国际关系中的流派及更广泛的STS-IR社区,围绕全球治理的未来思考提供新的连接点。那么,LTSs是什么?它们如何有助于对全球治理的社会技术基础进行更系统的考察?
三、LTSs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
Weiss和Wilkinson对当前全球治理的国际理论现状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国际关系学界因理论与方法的不稳定性及流派的分裂,正处于自我关注而非关键议题讨论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批判时机恰到好处。科技与社会研究(STS)领域的批判性视角,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救援”手段,特别是在应对Weiss和Wilkinson提出的关键论点时。
首先,通过聚焦于LTSs,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方式,以回归讨论学科核心的“大问题”,如国际稳定与变化、权力衡量以及国际体系的转变等关键议题。LTSs的探索揭示了影响全球治理的核心问题。
其次,Weiss和Wilkinson提出国际关系需要对其研究对象进行更准确的描述,这一点是有其道理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LTSs使我们能够审视直接影响全球治理政治的宏大过程,并让学界能够将研究焦点“放大”至国际关系中的具体异质性、物质嵌入性和社会技术局限性。对这些长期研究的持续关注有助于跨越不同传统和研究领域之间的鸿沟,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摆脱过度分裂和由众多“主义”引起的理论困境。
(一)塑造国际秩序
LTSs有能力将国际体系地位的讨论更深入地融入全球治理的框架中。科技与社会研究(STS)在探讨国际关系议题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特别是在阐述国际进程的深层及本地化维度方面。因此,将STS理念应用于与国际关系相关的LTSs旨在深化我们对于传统及新兴重大议题是如何基于空间位置和社会技术互动而形成的理解。交叉学科STS-IR学者甚至进一步探索,尝试采用STS方法调查国际关系理论与全球治理实践的具体实现。这种成熟的接近方式能够“扩展”我们的视野,比如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科学外交、学术研究与科学政策建议等成熟的LTSs,为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提供科学建议的框架。
当前国际关系中STS理论的应用示例展示了两个学科在处理国际理论核心问题时进一步整合的坚实步伐。本文认为,更加明确地聚焦于LTSs能够增强(而非简单加速)这种跨学科的桥接工作,从而有益于全球治理的深化。
LTSs作为全球治理中“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能以具体(即物质的、定位的和可研究的)例子揭示当代国际秩序变革中固有的争议和政治对立。例如,STS对支撑能源链的LTSs的分析使广大学者能够考虑到国际事务中地方利益的政治代表性,以及全球与地方治理动态如何与大型全球生产和商业结构相交织的问题。
(二)网络的权力
假设采纳行动者-网络理论,LTSs本身甚至可能参与到全球治理中的权力政治,既包括连续性也包括破坏性的方面。
正如Langdon Winner所指出,“现代技术产品具有内在的政治属性”;然而,长期的发展战略并非仅仅作为强大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的工具。相反,LTSs的影响力主要可以视为“网络力量”,即稳定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这是互联网、国际空中交通或卫星GPS等大型技术系统对全球治理地理影响最显著的方面。这些长期战略系统能够引导和规范社会空间及实践,使其走向结构化的路径,从而对全球治理的界限产生普遍性的影响。
Harold A. Innis关于“传播偏见”的研究在此领域尤为突出,强调了历史上媒体技术的网络效应。通过细致记录LTSs的重要性及其对空间或时间的特定强调,Innis展示了LTSs如何塑造知识的传播,并进而影响政治组织、公共政策和民主制度。这种权力动态与传统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主权概念形成对比,在后者中,个体或集体参与决策过程,并通过生成具有约束力的解决方案来限制个体行为。他们之间的区别根源于对作为个人行动副产品的社会结果的隐性同意,与通过政治程序明确决定的社会结果之间的差异。
(三)重塑知识政治
LTSs对全球治理讨论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突显知识作为稳定及动摇稳定力量的角色。专业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生成及其争议,已成为分析全球治理架构中权力与变革的关键入口。科技与社会研究(STS)对(客观)知识的解析特别强调了知识的情境依赖性、非普遍性和内在的不确定性。
通常,LTSs的构建和认识论知识的生成与重新定义是相互影响的,这一点通过Jasanoff对生物技术的研究以及Hecht对核本体论的探索得到了卓越的阐释。所谓的“实际问题”和“关注问题”不能被轻易假设为既定。为了规范化和驯化本体论属性,认知实践、社会技术设计及特定系统的规则编制都需付出重大努力。在实践层面,公共知识与政策相关专业知识的不一致性状态阻碍了LTSs的有效管理。
四、当前全球秩序的复杂性
科技与社会研究(STS)推动的全球谜题复兴对于全球治理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使得对当前全球秩序的精确描述重新成为进行创新研究的基础。关注复杂性的广泛解读并不排斥构成主义、新现实主义或制度主义等理论框架所强调的简化模型的价值。事实上,本文提出的观点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者来说应该颇为熟悉。仔细研究LTSs有助于揭示全球治理新的社会技术地理格局,这要求我们超越国际关系理论中常见的概念框架。
此外,长期战略发展强化了对国际制度日常运作的理解。当国际关系学者关注城市、国家与全球技术网络的相互作用时,对它们的细致考察揭示了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在构成全球(环境)治理内部过程中,通常被认为与国际关系无关的因素突显其核心重要性。社会学研究展示了以“汽车系统”为例,如何深入探索作为复杂自组织全球治理案例的意义。这些例子凸显了生态系统、物质特性与大型技术系统之间众多的社会技术交汇点与连接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全球治理实践理解的贡献。
STS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概念和方法工具箱,用于探索人类、系统、主体性、规则、人工制品和物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集体,挑战了简单的二分法,如国家与市场、政治与科学、物质与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区分。理论上,国际关系学科可以更系统地吸纳这些观点,以探索全球秩序和“技术政治”的共同生产过程,避免陷入纯粹的社会构建主义或纯粹的理性选择框架,同时规避技术决定论的陷阱。
结语
大型技术系统与国际关系:跨学科的互相拯救
聚焦LTSs实质上是将全球治理的讨论置于世界政治复杂性的核心,一个完全由科技介导与构建的规模、相互作用及动态构成的领域。因此,LTSs的研究首先要求对当前全球秩序的复杂性进行更加精确的描述。
反之,LTSs也赋予学者们能力,让全球治理的实证研究融入到国际关系核心议题的长期探索中。LTSs为国际关系学者打开了一个超越多数国际关系理论所界定的技术决定论的视角,同时,它们讲述了关于能力、物质性、历史及全球与地方互动的故事,这些是创新动向(如关键安全)和传统框架(如新自由主义)广泛认识的领域,因而在Weiss和Wilkinson提倡的“拯救”行动中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试验场。
将LTSs的研究与全球治理相结合的展望还包括通过跨学科合作克服知识的孤岛状态。这种研究项目的目标不仅是描绘支撑全球秩序的“遗失的大众”,实际上,在探讨技术科学决策下政府权威不稳定性的重塑时,STS学者已经开始投身于LTSs的(民主)政治中,尽管这种与全球治理的连接或对超国家LTSs的关注还在起步阶段。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STS能提供一个解决全球治理难题及国际关系研究中明显局限的灵丹妙药。STS本身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不应轻率地融入国际关系分析中,以免扭曲至今在理解全球治理方面取得的进展。相反,基于全球治理的国际关系与STS的“反思性对话”是促进富有成效跨学科讨论的理想途径。这样一个对等的研究计划既能探讨大型技术系统的全球治理,也能审视全球治理背后的大型技术系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受STS启发的LTSs分析不应成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孤立“岛屿”。反之,这种理论探讨应成为一场开放的对话,不仅能重新提出关于全球治理未来的重大问题,还能更精确地描述在大型技术系统时代下全球治理的实际经验、背景、条件和动态。
编译|朱政宇
审核|陆逸沛
排版|谢霄曈
审核|智库编审委员会
点击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EDplBduki44rR3HkNp1E9w